Saturday, November 25, 2006

《為戴季陶主義招魂》

戴季陶追隨國父孫中山及繼承其思想衣缽﹐可謂至誠之心﹐肝膽相照。故在孫中山去世之後﹐戴即更名為「戴傳賢」﹐意在傳國父之賢德﹐以昭世人。

戴季陶(1890-1949)乃國民黨初期主要理論家﹐他系統地闡述﹐辨證﹐及詳論三民主義哲學基礎﹐成為孫中山思想嫡系傳人﹐其學說亦被納為國民黨官方理論的主要依據﹐遂被時人稱之為「戴季陶主義」。他辯護三民主義「即民生哲學—民生為宇宙大德之表現﹔仁愛即民生哲學的基礎」。 並斷言孫中山思想「完全是中國正統思想﹐就是繼承堯舜以至孔孟而中絕的仁義道德思想」。 他認為先聖孔子「把古代文化用科學的方法從理論上整理起來﹐成為一種學術文化」。 孔子最先「組織了一個民生的哲學」﹐ 其系統可分為兩部份﹕「一部是《中庸》﹐為儒家原理論﹔一部為《大學》﹐為儒家方法論」。 孔子思想在戴季陶看來﹐亦可被譽為「社會連帶責任主義」﹐進而提出﹐孫中山「實在是孔子之後﹐中國道德文化上繼往開來之大聖」。

戴季陶又從與孫中山的「互助論」相悖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「生存競爭」學說出發﹐認為人類本能的求生欲含有「獨佔性和排他性﹔又具有統一性和支配性」﹐以此反對共產主義唯物論及社會革命論的階級鬥爭說。由此認知為根據﹐戴季陶即成為國民黨初期最激進的反赤化支持者之一。其思想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曾受中共哲學教父瞿秋白的嚴厲抨擊﹐斥其思辯為脫離廣大勞動人民實際壓迫處境的「君子」、「精英」、「貴族」式的資產階級革命。 總而言之﹐與中共當年企圖發起的布爾什維克式的革命水火不容﹐被中共定性為「反革命和反動學說」。

在歷史受盡了百年歲月的洗禮後的今天﹐國共雙方的矛頭都已經不再如昔日那樣的尖銳﹐連宋於2005年訪問大陸的破冰之旅之形勢更顯示了détente (外交上緩和關係) 的趨勢。而如今中共大肆宣揚他昔日最唾棄的民族文化產業﹐特別是儒家正統思想﹐在全世界興建「孔子學院」的外交軟實力策略﹐以及全方面在其機關媒體CCTV里為中華文明頌讚歌﹐都明顯地區別開他往日毛時代的行徑。自鄧小平1979年改革開放以降﹐中共已在經濟與文化的政策上納入了許多有類於國民黨的政策。故更有人謂之今日中國共產黨已不再代表無產階級﹐更不是階級政黨﹐(佐證了其名之荒謬) 他已接受資本家參政如黨﹐罷黜了階級鬥爭論﹐並大搞國家資本主義。他的「三個代表」更直言不諱地宣稱他代表了全民﹐實為現世之[新] 國民黨矣﹗(語出台灣資深國民黨理論學者王曉波﹐著有《孫中山思想研究》。)

那麼﹐我們現在不禁要反思國父的遺訓是否已經完成﹐革命是否已經成功﹖筆者的答案是﹐不盡然﹗雖然國民已經獨立﹐國家已經自主﹐但是國家並未統一﹐政體尚且分裂﹗三民主義﹐顧名思義﹐曰﹕民族者、民生者、民權者﹐僅僅完成了第一項耳。其餘二項﹐民生與民權仍需同志努力完成﹗中共欺世盜名﹐挾持了國父接班人之頭銜﹐卻完全違背了國父遺訓所述的民主共和三部曲﹐即﹐軍政﹐訓政﹐及憲政。敢問今日中國﹐何來憲政可言﹖全不是他紅朝王土﹖難道他將無限期的實行訓政期﹐而如有類似六‧四事件﹐他就毫不留情地再倒退至武裝戒嚴的軍政時代﹖被戴季陶譽為“宇宙大德之表現而由仁愛為哲學基礎” 的民生主義僅靠他改革開放﹐計劃生育﹐一國兩制﹐「三個代表」及「和諧社會」就能完成的嗎﹖

台灣﹐即中華民國的民主奇跡應當為吾國人所崇﹐戴季陶主義﹐更應為吾國人所學習﹗中國的民主共和體制尚未完成﹐疆域尚且分裂﹐國民仍就生活在極權的專制下。所以﹐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﹐我們廣大愛國人士必須從新再反思一下我們百年的歷史經驗與教訓﹐以及眾賢的經國緯世的學說﹐為此﹐筆者感到應是為戴季陶主義招魂的時候了。

大楚興
二○○六年十一月廿五日

3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