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November 15, 2006

《戴季陶思想》


《借瞿秋白之口‧述戴季陶思想》

“戴季陶主義”的運動:理論上是所謂建立純粹三民主義的中心思想,實際上是反對左派,反對階級鬥爭,反對共產黨的跨黨,甚至於反對共產黨的存在之宣傳。

戴季陶等這種思想的根本點便是一種唯心論的道統[王道]說:所謂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哲學基礎,是仁慈忠孝的偉大人格,是繼承堯舜禹湯周孔的道統[王道] —戴季陶又繼承孫中山的道統!這是中國的特別文化,國民黨三民主義的責任[旨]在“發揚光大這種中國文化”。這完全是想把革命當做慈善事業,當做孫中山戴季陶等一些“君子”愛民的仁政。

現在戴季陶用所謂民生哲學的仁慈主義來解釋,便使中國民眾聯合戰線的國民革命變成了少數知識階級“伐罪救民”的“貴族革命”。他的主張,實際上是只要誘發“資本家仁愛的性能”和智識階級“智勇兼備以行仁政”的熱誠來引導農工民眾革命。

這種思想實質上是資產階級的民族主義,以國家民族文化為最高原則。其最終目的是締造中國資產階級的帝國主義。戴季陶對於帝國主義的解釋說:帝國主義者以為一國人口的增加必須擴張領土和對外的權力,所以“民族競爭的基本”是人口問題,中國現時反帝國主義運動也是一種民族競爭。

戴季陶不但反對階級鬥爭,而要拿三民主義的理論來解決中國的民生問題。那便是:“大工業和交通機關國有,獎勵小工業的自由發展,同時實行平均地權土地農有,以至於土地國有”,使中國人民“食衣住行育樂六種需要得到普遍均等的滿足”。到政治權力握在所謂三民主義青年(智識階級)手裏之後,自然會實現民生主義,工人農民的生活到那時自然會改良了。

戴季陶等所謂建立純正三民主義的運動,實際上是把國民革命變成國家主義-民族主義的目的,成了爭中國民族之“哲學思想”﹐“孔孫道統[王道思想]”﹐“國民文化”,甚至於“血脈”的長久和多量;要做民生主義和民權主義的運動,不許有階級鬥爭,只許為“民族和國家的利益”。

戴季陶的意思正是這樣:他要排斥共產黨,他要以純粹的“仁愛”為宗旨的絕不主張階級鬥爭的國民黨,即所謂單純的國民黨。戴季陶在組織問題上的結論,以為國民黨中不應當有“共信不立”的現象,以為團體[本身]是有“排拒性”的,所以主張共產黨退出。他說共產黨的唯物史觀和階級鬥爭會打破國民革命。戴季陶說:青年的民族觀念薄弱,殊不知世界革命的努力當以自己民族的存在和發展為基礎。他說共產主義不能實現,不適宜於中國,那么共產黨用不著存在。戴季陶要使國民黨成為中國唯一能救國的黨。他反對農工階級的階級鬥爭;戴季陶要以所謂中國的哲學思想為基礎,要用所謂仁慈主義誘發資本家的“仁愛”性能,如此消弭階級鬥爭,使世界人類進於大同。

他說共產黨自己不能公開,“心裏想著共產革命,口裏說的半共產革命,手上作的國民革命”,不把共產黨的{真實}名義拿出來。共產黨“只借國民黨的軀殼,發展本身組織”。季陶說,共產黨當國民黨是自己將來的敵人。他說,某某同志因是共產黨而使國民黨同志不信任他;某某同志因是共產黨所以雖有大才亦不能開展,又說那都是“縱橫家的中國列寧”一個人的主張,害了共產黨的青年。

總之,戴季陶的思想及主張是要想把國民黨變成純粹資產階級的政黨,而且盡量要把各階級的革命分子吸收去,使他們都變成季陶派--資產階級的民族主義者。

3 comments: